發布時間:2016-12-26 14:12:33 閱讀量:178092次
2016年的中國大陸最佳創業城市評價體系中,城市的創新能力還是作為考察的核心項。此外,也關注城市的宏觀物質條件,創業成本、創業活力以及宜居程度。將創新能力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是因為創新是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在現在和未來都可容納更多的創業機會。
北 京
我們熟知的北京,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足以讓它優越感爆棚,但它卻沒有在創業浪潮中裹足不前。這個城市的創業氛圍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熱”,甚至有些人會覺得它熱到有些“浮躁”。
北京在努力構建創業圈子,創造創業大生態,輸出創新創業的成果和價值觀,以至于“中關村”已經從一個地理名詞變成了中國創新創業的符號。在這里,有前谷歌成員創業圈、百度逐鹿同學會、網易創業幫、有車庫、3W咖啡等開放創業平臺,有創客空間等軟硬件結合的創業平臺,有創新工場、聯想之星、微軟創投加速器等創業孵化平臺,有創業邦、36氪、創業家等創業媒體……此外,北京的VC/天使投資是最活躍的??梢哉f,北京的創業服務機構是最完備的,深度服務的能力整體是最優的。
上 海
你或許會覺得,上海在這波互聯網推進的創業浪潮里不那么突出,甚至有些落后了。原因就是,上海已經好幾年沒有互聯網公司成功IPO,連叫起來聲名響亮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都屈指可數:大眾點評、餓了么、格瓦拉、滬江教育。甚至上海人自己也著急,看著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馬云變成首富,他們感慨“為什么上海出不了馬云”。
不過,換一個角度看,所謂的“落后”或許可以理解為上海的低調與務實。它沒有那么多的媒體聚集,無法發出那么多喧囂的聲音。平心而論,上海的創業氛圍很活躍,它的中小微企業數量、創造的就業數量遙遙領先于全國其他城市,而且它出產的互聯網公司的數量也僅次于北京。所以,即便上海沒有在互聯網創業中展現出高歌猛進的勢頭,但它發達的中小微企業系統讓它更像是個包羅萬象的森林,足以容納各種各樣的生態。
深 圳
很多因素都能解釋深圳的成功:創新創業氛圍濃厚,資本市場活躍,毗鄰香港,地域優勢明顯,人才流、信息流高度交匯……但深圳最惹人注目的是它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電子制造業等領域完整的產業鏈條。騰訊、華為、中興在這里開枝散葉,百度、阿里巴巴、360等企業紛紛在此布局??赡苌钲谑浅吮本┮酝鈸碛凶疃嗝餍莿摌I企業的城市。然而,深圳的成功,還在于它是一座高度重視創新投入的城市,而創新投入既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也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深厚土壤。今年上半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30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4%。4.04%這一數字已超過歐美發達國家以及日本的水平,目前只有以色列和韓國超過4%。所以,人才、技術、資本、信息、氛圍都不是事兒,這些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深圳都有。
杭 州
杭州在中國創業版圖中的地位日漸重要,前有阿里巴巴,后有蘑菇街、快的、挖財、貝貝網、銅板街、掛號網……阿里系創業者風生水起,塑造了這座城市空前的創業繁榮。繁榮也帶動了除阿里以外的其他互聯網巨頭來此布局:錢塘江畔的濱江,網易系已駐扎;富陽東洲新區,京東新電商產業園畫卷正待展開;西溪濕地周邊,百度設立了杭州分公司,騰訊創業基地也已開張。但如果你僅僅把杭州定位為互聯網創業城市,那就有些一葉障目了。杭州的目標是,到2020年,電子商務、物聯網、互聯網等產業具有國際國內領先優勢,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
廣 州
有一種觀點認為,廣州已經在互聯網創業中被深深地邊緣化了。其實,廣州并不乏優秀的創業公司,比如網易、多玩、UC、唯品會,最近一份廣泛流傳的廣州創業地圖也展示出了廣州相對完整的創業生態。但與毗鄰的深圳相比,廣州不僅在創新能力上被深圳遠遠甩在了身后,在創業成本上也毫無優勢。不過,廣州依然排在了最佳創業城市的第四位,這座城市對創業者來說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于國內的大部分城市,它在創業者所關心的人才、技術、資本等方面,仍然值得稱道。
蘇 州
一直以來,蘇州和杭州都是連在一起的。在最近幾年的創業大潮中,這兩座城市也不分伯仲。但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以及阿里、浙大系創業圈的熠熠星輝讓杭州大放異彩,也讓人們有時候會低估蘇州的創業潛力。但這座城市已經連續四年排在最佳創業城市榜單前六,也是一座值得創業者留駐的創業城市——既完整地保存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也展現了新經濟的前景與誘惑:如今,蘇州的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推進,正從傳統制造業轉向高新技術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生物醫藥等等,在整個產業中占到了47.8%。蘇州的特色還在于它是一個非常強調政府主導力的城市,這就決定了它在創業扶持上的強政府投入和對發展建設工業園區以及孵化器、眾創空間的注重。今年5月,蘇州推出了打造“創客天堂”紅利政策《蘇州市關于實施“創客天堂”行動,發展眾創空間若干政策意見》,對省級以上眾創空間最高獎50萬元,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擁有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超過300家,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超過10萬人,新增創新企業超過3萬家。
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互聯網創業好項目盡在教我吧!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號召下,祖國大地正在掀起一股創業浪潮,風好正是揚帆時,勇立潮頭敢為先,教我吧順勢而為推出教我吧-技術交流指導擔保交易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優質創業項目和技術支持服務。打造全球首個技術交流指導擔保交易平臺。讓創業者學技術就像逛淘寶一樣簡單so easy!
文章由教我吧整理報道
責任編輯:教我吧Lily